在全国考研结束后,每年留学申请总是绕不开的热门话题。越来越多的同学了解到,专业选择并非一次定终身的决策,而是一个可灵活调整的过程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职业需求的变化,很多人逐渐认识到,拥有多学科、跨领域的知识背景可以使个人更具竞争力。
因此,一些考生在考研结束后积极考虑跨专业申请,以拓宽自己的学科视野,提升职业发展的多元性。
1、为什么想跨专业申请?
就业需求
本科就读专业就业面狭窄,或没有很强的技术性,毕业后收入不高
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,某些领域就业机会明显增多,比如数据科学、人工智能和商业分析等,行业需求大,薪资待遇相对优厚
因此很多同学转向这些“热门”专业,希望在毕业后能在就业市场上有更好的竞争力
个人兴趣
上大学所选专业时可能受到家长及外界因素的影响,导致实际入读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或不适合这个专业,留学申请给了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
申请难度
很多同学留学,就是单纯想通过名校光环镀金,但是有些专业内要求很高,但自身实力不够,申名校难,于是就会选择相对申请容易的专业
2、跨专业申请准备
如果打算跨专业申请,可以提前做的准备有:
找共同点
如果本科学A学科,如何证明以后能胜任B学科?
找出A与B的共同点,证明已经完全掌握或者有潜力掌握这些共同点
GPA
GPA是衡量学习习惯和能力的重要量化指标(即使两个学科相关度没有那么大)
选修/先修课程
在申请前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
部分高校提供先修课项目,可以通过网课、暑校等方式补充新专业知识,完成过渡,对跨专业申请同学更友好
专业匹配度
金融银行、金融风险、金融房地产等专业更看重本科课程的匹配度
在本科期间选修相关课程或辅修第二学位,提高申请竞争力
实习、科研与竞赛
学校通过此类经历考查申请者是否具备相关的专业学习能力、以及对行业的理解等
商科专业多做相关实习或小型创业项目;理工科专业参与科研或相关学科竞赛
还通过相关实习来提升自己的背景,比如想申会计,想申请金融,可以去银行、证券公司或保险公司实习;想申请新传,可以去互联网公司,电视台实习
文书规划技巧
作为申请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,文书能生动展现转专业的动机
一定要认真梳理个人信息,挖掘更加匹配切合的点,多方面证明自己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和申请动机
学校规定
有些学校或专业可能会有明确的规定,要求申请者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或前置课程要求
了解专业申请的真实情况
官网上信息并非真实的录取情况,多方面了解该专业往年录取学生的本科专业
比如说:浸会的中国语言文化专业,官网写了跨专业具有相关工作经验也可以申请,但这几年录取的基本都是相关专业的学生,跨专业的几乎没有
3、如何将劣势转化为优势
寻找交叉学科
在交叉学科中,转专业反而更有优势,例如,社会学属于文科,但它在定量研究方面会让理科生具有很大的优势
与跨领域教授合作
事实上,现在大多数研究工作都是跨领域的。例如商科的研究会涉及到心理学方面;理科的研究会牵涉到计算机模拟的工作;工科的研究会需要一些商业管理的知识
所以通过特定渠道了解到相应的教授,会提高转专业申请成功率
4、跨专业方式
——针对不同专业,转专业难易程度不同,通常符合如下规律
任何专业转商科都相对容易;
理科转文科比文科转理科容易;
基础学科专业转到偏应用的专业较容易;
艺术类不太看重之前的专业,更看重作品集;
文科生可转专业较多,理科生要慎重选择;
一定要考虑到专业就近原则;
因为文科侧重于感性认识,只要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,就可以基于已有的基础深入学习。而理工科重在推理,其学科体系循序渐进,难以跨越;
——理工科转专业
对于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来说,选择具有多样性,可选择会计、部分金融、管理、商务、传媒、翻译、教育等,商科类一般以读MBA或者金融工程居多
建议所申请的专业与原专业有一定的关联性,或者可以申请对数学要求比较高的专业,会比文科生更有优势
——文科转专业
文科背景想要转专业尤其是转到理工方向,难度很大,基本都需要有相关的专业背景,选择范围有限,转人文社科会容易一些
文学、历史、哲学、社会学、人类学等:可以申请新闻、会计、市场营销等
语言类:可以申请大众传媒、翻译、新闻、商科、外语教育等
法律:如果未来不打算成为执业律师,可选择国际商法、国际知识产权法等,与国际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方向
——医学类背景
可跨申的包括公共卫生、营养学、药剂学、护理、传媒学、管理、商务、教育等专业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!